720架无人机掠过乌克兰夜空,就在美媒爆出特朗普对普京发出“轰炸莫斯科”的疯狂威胁之后仅仅数日,俄罗斯以规模空前的无人机群袭击,让全世界瞠目结舌。
这仅仅是报复性示威,还是俄罗斯即将在乌克兰战场发动雷霆总攻的信号?
耐人寻味的是,硝烟弥漫之际,普京最信任的外交重臣拉夫罗夫低调飞抵北京。当全世界紧盯战场时,中俄这场密谈,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
乌云压城,720架无人机普京疲态尽显
今年夏天,对乌克兰而言是残酷的。
俄罗斯空天军和无人机部队史无前例地一次性出动超过720架自杀式无人机和察打一体平台,对乌克兰纵深地区的能源设施、军事目标、乃至指挥枢纽发动了彻夜的饱和式攻击。爆炸声此起彼伏,多处城市电力中断,陷入黑暗。这种规模的集中打击,超出了以往常规袭扰战的范畴,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年头的背景下,显得极其不同寻常。
时机选择暗藏玄机,就在此次大规模空袭前不到一周,美国主流媒体爆出震惊世界的消息:甫重返白宫不久的特朗普总统,在与普京的通话中,竟发出了极其强硬甚至鲁莽的威胁,扬言如果俄方不收敛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美方“将考虑轰炸莫斯科的选项”。
此消息一出,全球震动。俄罗斯此次以铺天盖地、震撼视听的无人机打击作为回应,针对特朗普言论的警告意味浓得化不开。克里姆林宫似乎在用铁与火向华盛顿宣告:恐吓与讹诈对俄罗斯无效,挑衅只能换来更猛烈的反击。
然而,复仇只是表象。俄罗斯此次倾巢而出的无人机打击,更像一场大规模战役前的火力前置行动,通过反复、高强度的空中突击,尽可能瘫痪乌军的后勤补给、战场感知与指挥体系,摧毁其持续作战能力和抵抗意志,为即将可能到来的地面大规模攻势扫清障碍,创造有利条件。
战场胜利,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俄罗斯能在战事胶着近三年后酝酿总攻,一个关键性的变量悄然改变了战场力量对比,来自关键盟友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至关重要、直接支撑大规模攻势的军力与火力保障。
综合多方权威信息显示,2025年早些时候在俄军成功收复库尔斯克州的激战中,数千名朝鲜人民军官兵已直接投入作战,并在俄军官方战报中因“表现英勇”而受到特别表彰。
而就在此次大规模空袭乌克兰前夕,朝军一支规模约3万人的精锐部队正式抵达俄境内进行轮换与部署。这支建制完整、作战意志坚定的部队加入,极大地缓解了俄军战线漫长、兵力紧张的困境,为集结重兵于关键突击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基础。
比人员支援更令乌克兰和美西方背后发凉的,是海量弹药的涌入。根据韩国国防部2025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以及官方情报披露:“截至2025年7月,朝鲜已向俄罗斯移交近1200万枚(12,000,000)大口径炮弹及火箭弹。”
在得到强力外援、实力回升之际,普京却没有从容等待的资本。紧迫的倒计时器已启动,压力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全球征兵令”曝露疲态。就在俄军磨砺总攻利刃的2025年7月初,普京总统签署并发布了一项旨在弥补前线巨大消耗的征兵令,破天荒向全球招募军人。该法令的核心条款极具诱惑力:任何自愿加入俄罗斯武装力量参与对乌作战的外国公民,在完成服役后将自动获得俄罗斯联邦公民身份和相关优厚津贴保障。
此举被全球媒体广泛解读为俄军前线伤亡巨大、国内人力补充接近枯竭的关键信号。尽管获得了朝鲜等外援,旷日持久的残酷消耗战依然让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倍感压力。普京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透露出俄罗斯内部对战争的承受力已逼近临界点。时间,确实开始变得对莫斯科不利。
中俄关系定调,结果出来了
美西方军援即将袭来。就在俄罗斯得到喘息并试图发起总攻时,国际局势的变动再次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窗口期。
7月,中东地区持续近半年的以色列与伊朗及其盟友组织的冲突因多方谈判而达成临时性停火协议。冲突烈度的骤减,使得欧美得以将战略重心和军事资源重新聚焦到乌克兰方向。
特朗普在多个公开场合承诺,将在未来数周内向乌克兰提供“创纪录水平的致命性军事援助包”,涵盖大量先进防空系统、远程火力及装甲装备,而与此同时,由法国与英国牵头推动,包括主要欧洲国家及部分亚太盟友在内共30个国家组成的对乌援助联盟正紧锣密鼓地运作起来,旨在开辟绕过美国政治干扰、直接向基辅输送弹药的快速新通道。
尽管特朗普第一任期及初期竞选时展现出厌战与对俄模糊态度,但其上台后实际对乌克兰的支持却远超外界预期。不过如今的转变,这与其个人意志有关,更与美国军工复合体和传统战略界强大的亲乌派力量密不可分。
欧洲媒体《政客》在一篇深度报道中指出,特朗普政府内部存在显著分歧,但其实际授权的军援规模和速度却异常高效激进。这种援助力度如果持续,将显著提升乌军的防御韧性和抵抗能力,成为俄军推进的绞肉机。
一面是自身兵员枯竭的长远忧虑,一面是美西方更大规模军援即将送达前线的紧迫威胁,普京的战略窗口期其实非常有限。拖得越久,乌军防御力量只会越强,战场态势可能重新变得胶着甚至逆转。
因此,对莫斯科而言,把握当前相对有利的时机,果断集中优势兵力发起一场旨在歼灭乌军主力、彻底夺回战略主动权的总决战,就成为了打破僵局、避免国家长期陷入消耗泥淖的现实问题。
正当乌克兰前线战云密布、紧张升级时,一场远离战场的重量级外交活动在北京同步展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特使,经验丰富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于7月14日抵达北京。在钓鱼台国宾馆,拉夫罗夫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了长达数小时的闭门会谈。
根据会后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权威新闻稿,会谈内容相当深入广泛,核心围绕当前牵动国际格局的三大点:持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因朝俄密切合作而重趋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以及随时可能因以色列伊朗冲突再起而引爆的伊朗核问题。在这场密谈中,双方全面交换了各自立场,进行了战略性沟通协调。
中方通告定义双边关系“金标准”。 尤其令全球瞩目的是会谈后中方发布的正式新闻稿中对中俄关系极为罕见的清晰定位:“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稳定、最成熟、最富有战略价值的一组大国关系。” 这言简意赅的三个“最”,被国际外交界普遍解读为北京方面在关键时刻对中俄关系的最高层级定调,具有极其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今年这个酷热的夏天,注定成为俄乌局势又一次在悬崖边缘的危险试探。和平时光,何其珍贵!
参考资料:
上合外长会召开在即 中俄外长再聚首
2025-07-14 22:05·长江新闻号
中股网配资,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股市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